后疫情時代,預制菜產業被外界認為下一個“萬億級”體量的賽道。時至今日,預制菜的衡量和篩選標準仍是五花八門。速凍、自熱食品是預制菜?連牛奶都成了預制菜?預制菜的定義是什么?
大家至今沒有統一的定義和認知,消費者更是一知半解。即使在業內,哪些產品應該歸屬于預制菜,也還有不小的分歧。
今天就讓偉嵩觀察員來帶大家一起研究到底預制菜是什么吧!
一、通用4R劃分來源于半成品分類
在查閱多份行業研報時發現,業內把預制菜分成了四大類即食、即熱、即烹、即配,簡稱4R。
l 即食食品(即食預制菜)
開封拆袋后即可食用的預制調理制品。如罐頭、即食肉和即食鹵味等。
l 即熱食品(即熱預制菜)
冷凍、冷藏、常溫或真空保存的預制加工食品,只需經過熱水沖泡、加熱包加熱、或微波加熱后即可食用。如自熱產品、速凍食品、方便食品、加熱料理包等。
即烹食品(即烹預制菜)
經過相對深加工的,冷凍、冷藏或常溫保存的半成品食材,可直接入鍋進行簡單的調理及烹飪的食品。如經過淺油炸的小吃、腌制的煎烤肉食、半成品方便菜及需入鍋烹飪的料理包等。
即配食品(即配預制菜)
經過洗凈、分切等初步加工(物理加工)的原料食材。這類食材需自行配菜、調味、烹飪,如凈菜生鮮肉、凈菜水產海鮮等。
行業目前通用的4R分類是具有局限性的,對于C端消費者而言,從這四個名稱上無法獲得商品屬性、選品信息,也不知道這四類產品對應的是什么菜,哪一種品質更好、更符合自己的口味。
二、萬億賽道熱度,燒不旺消費者認知
即便是萬億賽道的熱度,似乎也燒不旺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及接受度。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業選品標準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是模糊的。
為了規范預制菜發展,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研究院與農業農村部食物和營養發展研究所食物與營養健康科學指導中心聯合發布了《預制菜行業白皮書》,也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做出了回應。
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研究院院長昕原坦言:“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方便食品并不屬于預制菜行業!
預制菜一定要具有營養屬性、冷鮮屬性,在原料、營養、口感、加工方式、冷鮮配送、食用模式上具有相應規范,是可以替代日常所食用的飯菜的。速凍、自熱等食品并不是我們長期正餐會選擇的預制菜,而是屬于方便休閑的食品。
因此,未來餐企想要布局預制菜賽道,也要從全鏈路去看,從原料到營養、到加工方式、配送方式、食用模式等都能替代自己做飯的產品,才是未來適合我們,能讓大家買單的餐飲飲食方案。打破消費者對預制菜是不健康的錯誤認知,才是突圍行業中的重中之重!
作為一個“風口”賽道,企業紛紛入局,前期做好行業調研就顯得尤為重要。偉嵩科技能為企業們提供行業研究報告,主要涵蓋行業發展環境,行業競爭格局和企業競爭分析,市場規模和市場結構,產品的生命周期,行業技術總體情況,主要領先企業的介紹和分析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